找到相关内容8134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新眼光读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的《选择本愿念佛集》(2)

    -------   注:   [1]. 《杂阿含经》(卷20):“长者白尊者摩诃迦旃延:‘世尊说依四不坏净,增六念处,我悉成就。我当修习念佛功德,念法.念僧.念戒.念施.念天。’尊者摩诃迦旃延语...艰深难懂富丽动人的佛学名相所吸引,我觉得虔敬修习弥陀法门的人,他们在解脱境的实际造诣往往更胜许多修习中观、密教、禅宗著有盛名的宗教师。”103页,台北,现代禅出版社,1998年2月。   [24]. 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1679198.html
  • 五戒十善论

    人天乘都谈不上,因为人天乘还必须坚守五戒十善,修习布施、持戒,不是求平安就了事。有的人学习佛法,仅仅为了个人解脱生死,一点利益他人的事情都不肯做,只关心个人的修行。一旦躲到深山里,就想躲得越深越好,...

    光明王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4079224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论三法印的现代意义

    恬适,都不是一得永得而可以悠久的,是终归于灭坏的,无论怎样的安适,都向此目标前进。有生必有死,有壮必有老,有盛必有衰,因此给以“无常故苦”的判定。   对于诸法无我的修习,在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4379425.html
  • 如何修持心经

    整个确定无疑,并信受奉行。只有这种无疑的信受所建立的正见,来指导意识修习,才能产生转识成智的功用;而以智慧的升华,指导我们的五大从事种种行为、关怀和观照,使整个世界受到我们智慧观照的影响。如此,才能...

    洪启嵩

    心经|般若|智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5/22281379541.html
  • 答持松阿阇黎贤密教衡释惑

    固多虚幻。至修习佛法之人。其于梦确有可征可重者。藏中有舍卫国王十梦经。国王不梨先泥十梦经。不空罥索经言受持光明真言者之可得七大善梦。梦得佛菩萨灌顶。准提独部法。言梦吐黑物食白物为成就悉地之大征。大日经疏...

    王弘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2379596.html
  • 如何修持心经

    般若经典之果德,就必须从中体会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所提示的正见,并透过经典所提示之正见,把我们修行当断、当立的见地,整个确定无疑,并信受奉行。只有这种无疑的信受所建立的正见,来指导意识修习,才能产生...

    洪启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30779827.html
  • 佛教电子英文术语(1)

    always mindful 常随记念 always practicing 常修习 always quiescent 常静 always says 常语, 常说 always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32479843.html
  • 秘密曼荼罗教广付法传解题

    一卷。至十八年庚午,于大荐福寺,译《曼殊五字心》及《观自在瑜伽要》,沙门智藏译语【77】(此是不空三藏本讳也)。至十九年,又译《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》等四卷。二十四年,随驾西京。二十九年...

    冈田契昌阿阇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3480095.html
  • 《那先比丘经》中的希腊和中国因素

    转随罗汉尊者(Rohana)出家,修习论藏及七部阿毗昙,证得阿罗汉果。之后,那先来到北印度舍竭国(Sāgala)与国王弥兰陀进行宗教教义的辩论,弥兰陀心悦诚服,皈依佛教。汉文《那先比丘经》是一部具有...

    张思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5680134.html
  • 南岳大乘止观法门(1)

    非有。故名随顺。久久修习若离分别。名为得入。即是离相体证真如也。此明第一离相以辨体状竟。次明不一不异以辨体状者。上来虽明净心离一切分别心及境界之相。然此诸相复不异净心。何以故。此心体虽复平等。而即本具...

    慧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1880942.html